雖然上篇結尾我自覺任何文字記錄對於這場演出而言都是多餘的, 但這兩個月我的Anima Ⅲ戒斷反應日趨嚴重, 還是忍不住想寫些廢話記錄這次演出.

功勞榜
本場演出樂隊的核心成員 (鍵盤吉他貝斯鼓大提琴) 都是觀測者們耳熟能詳的老朋友了, 其中大提琴伊藤修平先生更是從初代Anima一路走來的核心成員 (band master), 屬於看到他們登台就可以安心的存在.
樂隊裡最亮眼的角色大概非鍵盤斎藤渉先生莫屬了. 因為一頭標誌性的長髮與彈奏時專注入迷的神態而被觀測者們熟知, 在很多曲目的過渡橋段裡都有齋藤先生的華彩, 我作為鋼琴愛好者是聽得相當過癮恨不得當場鼓掌叫好.
絃樂組自從在不可解参 (想) 裡進行了一次擴編後就保持了兩把小提琴, 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的規模. 情緒的很多老歌與絃樂組的相性都極好, 普通的伴奏裡增加配樂厚度, 對一些樂曲高潮部分表現力強化還有一些過渡橋段的加花效果都是有目共睹的.
本次的樂隊改編也仍然是由修平先生完成, 因為加入了小號和薩克斯所以管樂器改編由更加專業的小號手山田丈造進行. 大體來說我是非常喜歡修平先生的改編風格, 因應Live氛圍在很多曲子前加入了巧思密集的前奏應該是一大特色, 讓我們在初次聆聽時無法瞬間辨認出開演的曲目, 增加了驚喜的感覺. 而且樂隊改編時還極大改善了某些曲子原本的弱點 (比如說⋯⋯ 香椎老師的鼓點), 真是錦上添花的妙筆. 但也依舊存在每首曲子結束時都加入了冗長的收尾, 顯得拖泥帶水的問題. 雖然我覺得在現場配合觀眾的歡呼氣氛確實很好, 但個人並不喜歡.
橫濱國際平和會議場的國家禮堂觀眾席分為三層, 總共可容納5,000名觀眾, 我的座位位於二層靠右, 總體而言視野還算良好, 音響效果也算不錯, 要和之前參加的livehouse演出相比那就好不知道多少倍了.
演出的舞台被分為上下兩層, 樂隊都集中在下層, 中間是作為主要演出區域的雙層熒幕. 我坐在右側所以左側的樂隊成員略有些難以看清, 不過好在舞台上方還有副熒幕, 有時會播放樂隊成員的特寫.
實話說我很不喜歡神椿的現場演出, 這兩個熒幕給神椿的場景設計加上了巨大的枷鎖. 全虛擬的演出雖然犧牲了觀眾的臨場體驗, 但在舞台設計上能夠天馬行空, 做出現實裡無論如何都無法看到的場景 ⸺ 不可解弍Q2、 花譜畢業live和不可解参 (想) 都是我心目中無法磨滅的至高體驗. 和前面提到的幾場演出裡從精緻美觀到豪華壯麗的場景相比, Anima Ⅲ 的舞台設計就只能用樸素來形容了, 雖然能體驗到不少巧思, 但終歸是被兩個熒幕的表現效果所限制.
描き続けた君へ: 開場便是堪稱情緒代名曲的致不懈繪畫的你, 而正如前文所述, 修平先生給本曲增加了將近一分半的額外導入段落, 把現場的氣氛烘托致極. 聽到情緒聲音的瞬間相信很多觀眾都與我一樣渾身戰慄, 比起初次聽到本曲時已經接近終場的感動, 那想必是期待已久的願望終於實現, 而且是超水平實現時激動的雀躍外顯.
ディメンション: 開場部分觀眾們整齊劃一的呼喊完全體現出了現地表演的魅力. 過渡橋段的華彩是齋藤先生大放異彩的舞台.
システムズコア: 如果因為某種不可告人的原因在會場裡居然有人昏昏欲睡, 那麼在聽到這首歌之後他必然會精神百倍. 咖啡因含量100%, 短小精悍的wake up call.
ラピスのお人形: 開頭引入採用了一段非常爵士的鍵盤, 無縫接入舞曲風的青金石, 讓人不得不讚歎修平先生和春捲飯的天才.
グレイスケイル: 《色彩》中我最喜歡的一曲, 如今samayuzame的曲子在這張專輯裡有些鶴立雞群, 但在這場演出就裡顯得無比融洽. 現場改編版把橋接部分做了大幅調整, 效果器拉滿的吉他與耳語搬的吟唱結合, 雖然情緒平靜但依然讓人覺得皮膚過電. 和下一首敘述者的華爾茲一道為維護 「虛擬黑暗歌手」 做了最後一點努力 (笑).
此処に棘と死を: 本曲無論是放在《色彩》中還是本場演出中都是最為異質的存在, 但由於嶄新的演出形式 ⸺ stand mic performance ⸺ 以及管樂器的加入使得原有些格格不入的本曲得到了完美展現. 不得不說情緒的學習和表演能力真的好強, 世上彷彿沒有她無法駕馭的風格.
いろはに咲きて: 原本在吹奏薩克斯風的永田昴生先生此時換上了長笛, 為本曲注入了強力的和風, 聽到此處我又差點忍不住拍手叫好了, 不知道這是修平先生還是山田先生的主意, 真的是天才.
シリウスの心臓: 我聽到前奏響起打擊樂器的聲音時心理就咯噔一聲, 暗叫不妙. 必須說實話 ⸺ 這次的天狼星心臟的改編是歷次live中我最不滿的. 究其原因還是打擊樂器、 吉他與貝斯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摧毀了本曲試圖營造的氛圍. 本曲原本的鋼琴獨奏配樂具有極強的敘事性, 前幾次改編中加入的絃樂做到了對敘事性的大幅強化. 我大概能理解修平先生想要讓這首情緒最廣為人知的曲目呈現出更加宏大的感覺, 但很可惜這個嘗試在我看來是失敗的, 打擊樂器與電吉他、 貝斯的加入為配樂引入了電子元素和與鋼琴、 絃樂完全不搭調的強節奏感, 擾亂了已經被構建的敘事風格, 產生了失衡. 另一大問題是在副歌二的部分樂隊 + 歌聲開始引發了一點注意力爭搶, 進一步破壞了一直以來的情感塑造, 這個問題顯然是去掉打擊樂、 吉他與貝斯就可以直接解決的. 也許修平先生想要探索天狼星這個 「框架」 能夠承載的上限, 我也一直認為這首曲子是非常豐儉由人可塑性強大的, 但這次挑戰顯然觸及了這個框架的上限. (我認為我也不算天狼星保守派, 因為我是非常非常贊成往編曲中加入絃樂組的)
アンビバレント: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笹川真生是一位非常需要對電波的作曲家, 而很可惜他為理芽做的很多曲對我而言都對不上電波. 但Ambivalent裡他收斂了很多, 讓本曲變得容易接受得多, 而且配合有些魔性的MV, 十分洗腦. Live版依然利用了樂隊編成豐富的優勢, 伴奏比單曲版要豐滿不少.
ANGELIC: 片尾曲仙人香椎老師在Anima Ⅱ 的力作, 過去一年來我重複聆聽次數最多的曲子, 本次以更高規格的樂隊呈現. 對於打擊樂器的加入我略有一點不滿, 但沒有天狼星那麼不滿, 蓋因原本香椎老師是讓鋼琴承擔了部分打擊樂器的職責, 今次打擊樂器加入反倒有些眾神歸位的感覺, 並不會覺得怪異. 演出專用新衣裝Edelweiss優雅華貴, 與本曲氣質相得益彰.
ARCADIA: 片尾曲仙人香椎老師在Anima I的力作. 令人驚喜的是樂隊介紹前奏的迴歸 (Anima Ⅱ 裡樂隊介紹前奏消失了, 那段時間神椿其他live裡也基本都不見樂隊介紹前奏), 讓人長吁一口氣. 我對隨著情緒的介紹一個個加入演奏, 最後匯聚成宏大樂章的樂隊介紹形態不能更喜愛了. 這首歌大概很難被ヰ組客觀評價, 因為腦子裡出現MV場景會瞬間化為感動的潮水衝破所有理智, 是目前三首片尾曲中分量最沉重的. 不知道會場裡有多少人和我一樣隨著旋律進入高潮而無法控制地流下眼淚.
かたちなきもの: 比起不懈繪畫, 我從內心深處更認同本曲才是 「ヰ世界情緒主題曲」, 但本次演出裡混音出了一點小事故, 薩克斯風的音量在很長一段都嚴重蓋過了所有其他樂器與歌聲, 使得現場的體驗有些下降.
みらいのかたち: 結合著之前的MC, 非常有片尾曲感的曲子, 比起前面讓人激動、 幸福地落淚而言本曲更傾向於平靜地落淚. 這首歌被排在無形之物後必然是深思熟慮的對仗, 從象徵過去的無形之寶物, 到尚未定型的未來之形狀, 本次live以對美好未來的嚮往畫上句號, 可以說再完美不過了.
ETERNAL: 很大程度上在結尾曲播出時我的眼淚已經流乾了, 聽著身邊的觀測者們隨著鋼琴伴奏鼓掌, 在關鍵演職人員出現在staff roll的時候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時我卻深陷於這片尾曲中不能自拔. 私心認為後半段純音樂版因為去掉了鼓點而獲得了更高的一致性, 可惜線上錄影的版本裡有觀眾們激動地鼓掌歡呼的聲音沒法用來合成, 不然多少要試試看.

東京遊記系列: Part Ⅰ, Part Ⅱ, Part Ⅲ
Made with ❤ and at DENSHI NO 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