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遊記意味著東京之行的徹底完結. 這兩個月間我仍然沉浸在這次旅行的餘韻中不願甦醒; 另一方面, 這一週值得記錄的東西太多, 提筆便感到千萬思緒湧上心頭不知從何道來. 但我知道不論如何, 總是得為這段回憶親手畫上句號, 從美夢中醒來.
為什麼明明對日本文化如此熱衷卻時至今日都還沒去過日本, 以前這個問題時常會浮現在我的心頭, 尤其是每當看到朋友們分享各自的日本行跡時. 後來我給自己的解釋是, 我需要一個更強的規劃一次旅遊的動力. 在五月的時候這個動力終於出現 ⸺ 我順利抽中了ヰ世界情緒初次線下個人演唱會 Animal Ⅲ門票, 以此為契機我開始規劃這次長達一週的旅遊.
實際上決定把日本之行擴充到七日後, 我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 ⸺ 應該帶什麼鏡頭?
除了在文章裡提到過的鏡頭, 這幾年我陸陸續續收集了二十餘枚鏡頭, 除卻幾枚玩具性質和收藏性質的也還有橫跨三四個系統, 十餘枚的選擇範圍. 本著最大化相容性和減少冗餘的原則, 我決定只帶一臺數碼機 ⸺ Zƒ ⸺ 和一臺菲林機 ⸺ FA, 再帶上 F 轉 Z 接環確保 Zƒ 能覆蓋儘可能多的場景.
鏡頭選擇上, 我最終確定了從廣到長 Voigtländer 40/1.4 VM (最小最輕便的大光圈 Zƒ 掛機頭), Sigma 90/2.8 DG DN (手頭最可靠的自動對焦鏡, 且還算輕便), Nikkor-P Auto 105/2.5 (FA/FM3ᴀ 上最慣用的掛機頭, 之前也帶去哈爾濱/長白山過, 久經考驗的戰士), Zeiss APO-Sonnar 135/2 (當時手頭畫質最好的鏡頭). 只看數字的話妳或許會認為 105/2.5 這個選擇有些尷尬, 它作為 FA 的掛機頭在輕便上不如 90/2.8, 質素上不如 135/2, 也許應該換成 35/2 或者 24/2.8 其中一枚來讓 FA 也有廣角能力的, 但我在東京的市街中穿行時又確實用 105/2.5 攝下不少滿意的影像, 故我不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但我還是做出了一個重大錯誤決定 ⸺ 把 ThinkTank Retrospective 7 作為唯一攝影包背去了. 這個包雖然是很好的單肩包, 但我在旅途中更經常採用的是 sling/messenger 的方式斜挎, 在這種方式下 Retrospective 的舒適度其實很差, 基本上每一小時左右我的肩膀便會开始感到不堪重负, 而每一次調節揹帶/換肩都在提醒着我: 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的話, 一定要提前買一款 messenger bag 或者把 Peak Design Sling 塞進行李箱⋯⋯
做好了各種準備 ⸺ 簽證之類的問題大概有很強時效性, 而且在小紅書等平臺也有詳盡教程 (中國的ヰ組也有一篇非常詳盡的教程, 值得參考), 在此略過不表 ⸺ 就只剩下在興奮與忐忑中等待八月的到來.
乘機 - 轉機 - 入境 - 京急線到住處毫無波瀾略過不表, 唯一小起伏是在羽田車站上車前沒好好看站臺標識差點一頭扎進女性專用車廂了. 到達住處 (Airbnb) 已經十點左右了, 但我按耐不住好奇心把行李一放就帶上相機出門逛街去了. 夜間的立會川行人稀少, 商業街的店鋪也都歇業, 有時我會覺得自己看起來像個不法分子, 但我果然還是很享受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漫步的感覺. 立會川的居民區各處細節與風格和倫敦明明風馬牛不相及, 但整體感受上卻莫名相似, 讓走在街上的我產生了回到英國的錯覺.
雖然是夜間, 但街燈的亮度依然足夠照亮很多本就設計得非常醒目的警示標語和圖示, 這些標識的設計多有獨到之處, 除了警示之外還能看到四處貼著各種奇形怪狀的符號與圖示, 這些圖示有著獨特的活力, 使空無一人的街道顯得生機勃勃.
夜晚的探險止於住處兩公里開外的全家燈光, 口乾舌燥的我毫無抵抗地被鉤了進去. 這也是來日本之後我第一次開口說日語. 雖然只是簡單的 「不需要袋子, 刷信用卡」 但成功說出口並看到店員毫無猶豫地迴應了我的要求, 還是感覺鬆了一口氣. 之後的一週裡我和當地人的幾乎所有交流都是透過這三腳貓日語交流, 雖然期間的確遇到了一些問題 (Day 2 詳述) 但總體而言居然並無大礙, 的確讓我產生了 「難道我日語水平其實還可以?」 的錯覺⋯⋯
按照計劃, 本日的行程應該是去參拜 (?) 尼康總部, 物色一些膠捲和老鏡. 我選擇的住處離尼康新總部非常近, 步行十五分鐘左右即可到達, 但我打算先在附近的相機店買一些膠捲. 很不幸地, 在品川找到的兩家中古相機店雖然都有出售膠捲, 但同時也只接受現金付款, 我不得不在路上的一家照片沖印店裡購買了一卷富士 400 急用 (為通關便利我沒有在 FA 裡裝上膠捲, 也沒有帶膠捲).
尼康總部所在, 路名 「光學大道」, 不愧是日本光學⋯⋯
距那家店不遠就是尼康新總部. 當時搬遷工作還在進行中, 附近街道上不時能看到佩戴尼康工牌的人士搬著箱子或推著小車神色匆匆地來往. 雖然知道尼康博物館還未重新開張, 但我還是忍不住走進了辦公樓大堂, 詢問了保安相關事項, 得到了保安的 「兩個月後再來吧」 答覆後才戀戀不捨離開.
從尼康總部門口經過的 JK
說道中古相機鏡頭, 果然還是得去秋葉原啊. 秋葉原和品川相比之下簡直是兩個世界, 熙攘喧鬧得讓我有些頭大. 好在拐進旁邊的小巷之後喧嚷程度銳減, 而我盯上的幾家相機店恰好都在這些小巷中.
整個下午的時間我都在秋葉原的數家中古相機店裡抑制著自己爆買的衝動流連. 我是有打算購入一枚 (左右?) 的中古廣角鏡, 最後我也如願在東京 CAMERA 買到了一枚比較冷門的 Voigtländer 28/1.9 LTM 版. 本店的鏡頭收藏著實豐富, 我差點就把持不住斥巨資購入另一枚 Auto-Topcon 58mm ƒ/1.4 了⋯⋯ 真是危險.
東京 CAMERA 的販賣品之一, 黃金 FA, 價格令人咋舌, 和它一比我手頭的普通 FA 就顯得灰頭土臉了 wwwww
天色漸暗時我離開了秋葉原 ⸺ 包裡裝著剛買的鏡頭以及大概夠我揮霍一年量的各類膠捲. 回家之後自然是迫不及待換上了新 (入手的中古) 鏡頭出門又溜了一圈, 順便物色晚餐. 在一家提供食物, 名字霸氣的酒吧用餐後下起了陣雨. 有些意外地從酒吧老闆處得到了一把小雨傘讓我得以安全回家, 順便拍了一些雨中夜景.
雨後的商店街確實呈現了和昨天截然不同的質感, 地面雖然有不少積水的反光但踩上去卻基本沒有水花, 也不怎麼打滑, 大概是因為雨量並不算很大吧. 可惜這 LTM 卡口鏡頭毫無密封令我不敢在雨中停留, 三步並作兩步快速回到了住處.
躺在床上, 腦中預演著期待已久的明日行程和回味著今天遇到的人與事, 聽著窗外的雨聲進入了夢鄉.
由於我的貪心, 今天的行程有點緊張. 按照計劃, 我提著屆時在會場分發的各種情緒周邊先坐電車來到橫濱的演出場地 ⸺ 國際平和會議場附近的車站, 把周邊存入儲物櫃之後再輕裝前往橫須賀遊覽. 所幸昨夜的雨雲已經散去, 天氣還算不錯, 在我到達橫須賀的時候天氣甚至變得十分晴朗而炎熱, 走到三笠公園時我基本已經汗流浹背.
紀念艦上的遊客寥寥無幾, 我登上舷梯來到甲板入口.
東鄉平八郎青銅像與三笠紀念館
門票我早已提前買好, 本以為直接出示 QR 碼便能進入, 沒想到樂天英文版和日文版的資料沒有共通, 工作人員也不清楚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 我們花了好一會兒才釐清了狀況, 成功切換賬號找到了入場憑證, 這個時候就難免感嘆自己的日語水平還遠未夠班了.
艦上風景實際上我早在各種歷史紀錄片和導覽文章裡看過數遍, 而且三笠和貝爾法斯特不同, 已經完全固定在基座上了, 所以很大程度上並不算是 「船」 了, 但實際站在甲板上時還是十分激動.
三笠畢竟是前無畏時代的設計, 艙室佈置和我參觀過的其他現代戰艦截然不同, 還保留著讓人想起風帆戰艦時代的感覺. 儘管不能攀上桅杆進入嘹望臺, 但在艦橋上方的平臺已經足夠獲得很好的視野. 橫須賀的海岸線一覽無遺.
艦上理所當然地花費了大量筆墨介紹了 「皇國興廢在此一戰」 與東鄉平八郎的歷史, 作為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的確是能讓人感受到心潮澎湃. 不過比起這些, 更令我感興趣的是下層甲板裡巨量的聯合艦隊船模. 雖然我覺得紀念艦裡有船模大概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 但能在這裡看到從日俄戰爭到二戰幾乎全部日本軍艦的模型還是令我感到十分震撼.
我最喜歡的重巡洋艦 ⸺ 高雄級.
這些模型的開模雖然略有些粗糙, 但製作得十分精細, 幾乎可以和 Wilhelmshaven Maritime Museum 的船模比肩 (Wilhelmshaven 勝在有不少 1/300 甚至 1/100 模型, 細節量恐怖); 十倍勝過英國的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裡相同大小的船模 (1/100 KGV 細節量依然可觀); 十萬倍勝過 Queensland Maritime Museum 中的船模 (昆士蘭那邊的甚至有不少基本的史實錯誤, 還有看起來簡直是魔改架空的船⋯⋯ 而且還是 1/300!).
在花費了遠超過計劃的時間端詳完船模之後, 我急匆匆趕往附近的海軍咖哩本店. 作為極負盛名的海軍咖哩本店自然是免不了要排隊, 好在我並沒有等待太久. 海軍咖哩的份量看起來平平無奇, 飢腸轆轆的我還多點了一瓶横須賀フォレストジンジャー, 但是一開始進食才發現這咖哩的飽腹感迷之強勁, 吃了不到一半我就覺得十分飽足, 暗叫不妙. 計算了一下時間之後我覺得可以慢慢吃, 於是經過了大約 45 分鐘的苦戰, 我總算是吃完了這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一份牛肉咖哩⋯⋯
相信我, 這一份咖哩真的可以頂一整天到深夜
字面意思上的酒足飯飽之後我開始動身前往橫濱. 剛下電車便看到身著神椿服飾的人們向著橫濱國際平和會議場前進, 而我順利取回早上寄存的周邊之後也匯入他們向著會場移動. 身邊散發著觀測者氣息的人越來越多, 等到我來到會場後的廣場時, 出現在我面前的便是觀測者的海洋.
會場後廣場所見的風景
其他觀測者拍攝的我. 帽子上的 anemone 和領子上的 nemophila 是於素老師的手筆
我積攢了半年的社交能量便在此時派上了用場 ⸺ 本次我帶著來自白石老師製作的周邊分發, 並錄下收到周邊的觀測者對 「最喜歡情緒哪首歌? 為什麼?」 兩個問題的答案. 健忘的我臨行前又把錄音筆丟在家裡, 這次只好用 iPhone 頂著嘈雜的人聲與海風錄製, 好在最後基本上都能聽清. 白石老師收到這些錄音之後稍作剪輯發了出來.
充滿回憶的聲音
在進行了一下午, 大概有我平時兩年份的社交之後, 暮色漸沉, 入場的時間到了.
港口的夕陽
開演前
儘管在 Anima Ⅲ 之前我已經在國內參加過幾場不同規模的 live, 這次演出給我帶來的震撼依然遠勝於之前任何一場. 十人規模的豪華樂隊讓伴奏的表現力暴增, 情緒自己的歌唱也迴應了大家的期待, 令我數度流淚. 不單是音樂, 情緒充滿力量的話語同樣另所有觀眾動容, 我相信在場的不少觀測者都從這次演出中汲取了充分的創作動力.
任何的文字記敘在當晚的演出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當我隨著散場的人流走出會場時耳邊似乎仍然迴響著她的歌聲與話語 ⸺ 不如說直到今天這迴響仍未消散.
散場之後的橫濱港口
一夜無眠.
東京遊記系列: Part ANIMA Ⅲ, Part Ⅱ, Part Ⅲ
Travel — Oct 15, 2024
Made with ❤ and at DENSHI NO 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