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aDNG Studio

Photography is FUN —— 更多尼康老鏡頭

這幾個月我又陸續入手了一些尼康老鏡頭⋯⋯ 它們分別是 Nikkor-N・C Auto 1:2.8 f=24mm; Nikkor-O・C Auto 1:2 f=35mm; AI Nikkor*ED 180mm 1:2.8 S. 當然,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我又購入了一臺 FM3ᴀ.

目前我用 FM3ᴀ 拍了兩卷: 一卷柯達金 200 一卷富士 premium 400, 在那上面用 35/2 拍了一些 (主要是金 200).

Nikkor-N・C Auto 1:2.8 f=24mm

對於已經習慣於拿 40~55mm 焦距掛機的我來說, 35mm 很長時間都已經被我當成廣角鏡頭來使用了, 然而 35mm 畢竟確實是不夠廣, 在很多需要真廣角的場景下捉襟見肘, 所以我就動了這 24mm 鏡頭的主意. 這枚鏡頭也有其特別之處: 它是尼康第一枚應用了浮動鏡片對焦 (Close Range Correction, CRC) 技術的鏡頭, 在尼克爾鏡頭發展史上算是很重要的一步. 但實際上它的近攝畫質並沒有好到那裡去 ⸺ 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是 1967 年時的設計, 雖然尼康意識到了浮動鏡組設計可以彌補近距離對焦時的各種相差, 但 1. 24mm 作為當時的超廣角鏡頭本來就不是給近距離拍攝設計的; 2. 當年的光學計算還沒發達到可以完美矯正各種問題的程度.

Nikkor 24/2.8

我手頭的這枚 24/2.8 是難得一見的美品, 也沒有進行過 AI Conversion. 好在 Df 的 AI feeler 是可以摺疊的, 這樣我就可以直接在 Df 上使用它. 唯一的麻煩是我總是擔心換成別的鏡頭之後我會忘記再把 feeler 豎起來, 幸而目前這種問題還沒有發生過. 可惜 FM 系列相機都不支援摺疊 feeler, 我就放棄了在 FM3ᴀ 上使用它的想法.

可以注意到 feeler 已經被摺疊

Nikkor-O・C Auto 1:2 f=35mm

其實我在 2015 年就購買了等效 35mm 的富士 X100T 隨身攜帶, 所以照理說我應該會很適應 35mm 焦段才對⋯⋯ 然而自從 17 年我不再隨身攜帶它, 轉而將 50mm 作為隨行鏡頭, 現在 35mm 對我而言反而變成了一個很陌生的焦段了: 作為掛機頭使用時因為已經太習慣 50mm 和 105mm 的視角而總覺得太廣, 但真的想要拍需要廣角的照片時又發現它遠沒有我需要的廣⋯⋯

Nikkor 35/2

不出所料這枚鏡頭在買到之後並沒有經常被使用, 不過我還是把它塞在包裡 「以備不時之需」. AI 鏡頭的大小非常合適, 對我來說多帶這一枚鏡頭並沒有什麼額外負擔.

以前沒試著重新習慣 35mm 的時候每次看到 DPReview TV 的 Chris 抱怨 35mm 鏡頭都會覺得他只是在開玩笑, 現在回過頭來看覺得他說的句句是實話⋯⋯

AI Nikkor*ED 180mm 1:2.8 S

目前我手頭最沉的鏡頭. 上了 Df 之後總計 1,650g, 屬實是健身了. 相較之下 FM3ᴀ + 45/2,8P 才 756g, 真的就才一半. 不過實際使用上其實並不會真的覺得很重 ⸺ 或者說並不會因為重而影響到構圖/對焦.

沒有算上揹帶, 算上的話就 1,650 了

Nikkor 180/2.8

它的問題是鏡筒後部 (光圈環) 到對焦環之間有個很不自然的 slope, 每次我試圖改變光圈時都覺得很彆扭. 還有一個小問題是在攜帶時它的鏡筒會自然往外伸長, 尤其是走一小段路之後它甚至可能會伸長至 MFD, 總讓人擔心會因此進灰⋯⋯

除此之外就只剩下優點了. 它的畫質的確是非常對得起體積, 不過也不要因為它名字裡有 ED 就認為它能 APO ⸺ 當你對焦出問題的時候還是會注意到一些 LoCA, 偏偏在 180mm ƒ/2.8 這個組合上對焦稍微偏離一點點就會看出很明顯的問題, 所以對於用單反拍攝的使用者來說挑戰其實挺大的, 如果用微單 + 放大對焦的話應該會輕鬆很多吧. 以及雖然是 AI-S 鏡頭, 但我還沒敢拿它接 FM3ᴀ 使用, 畢竟浪費菲林還是會有很強罪惡感的⋯⋯

一些補遺

主要是和 FM3ᴀ 相關的. 拿到 FM3ᴀ 之後我意識到它的厚度其實比 Df 薄很多, 實際上和 α7C 比起來都沒厚多少, 如果用原裝的眼罩, FM3ᴀ + 45/2,8P + 藤壺遮光罩單就厚度而言甚至比 α7C + 40/2,8 縮起 + 遮光罩的狀態還要薄一點點, 可以直接塞進我的單肩包⋯⋯ 所以我就用這個組合隨身了一段時間. 除了這個組合, 配合 Voigtländer 40/2 不帶遮光罩 (當然還是帶了 UV 鏡作保護) 也是差不多的厚度, 但是光圈更大畫質也更好, 唯一的問題是 SL Ⅱ 系列鏡頭的審美比較接近 F5~F6 的樣式, 放在 FM3ᴀ 上感覺倒是嫌不夠和諧.

6-

45/2,8P

28-

40/2

最後再來說說 FM3ᴀ 本身的問題, 主要是兩點, 1. 曝光補償撥盤手感很彆扭, 鎖定按鈕經常難以按至操作深度 (我都不敢想象在戴著手套的狀態下會是多難操作了), 調整之後在取景器裡也無法確認調整的數值, 導致難以盲操作; 2. 這個更多是我自己的問題了: 取景器目鏡不能直接調整屈光度, 自帶目鏡我不戴眼鏡時會覺得看起來有些模糊, 不過我有目鏡放大鏡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說來神奇, FM3ᴀ 目鏡螺口和 R-D1 的目鏡螺口是相通的, 那個放大鏡原本是買給 R-D1s 用的).


說起來之前好像一直都沒介紹過 Voigtländer Apo-Skopar 90mm ƒ/2,8 SL-IIs.

這是在購入 105/2,5 之前購買的, 2021 年上市的, 非常新的鏡頭. 不得不說 SL-IIs 系列鏡頭的設計真的非常棒, 完美抓住了 Auto 鏡頭的精髓, 但又是 AIS 卡口, 甚至附帶電子觸點, 簡直是完美結合. 使用體驗方面, 它很 APO, 90 也是個用起來非常舒服的焦段, 我甚至也用它掛機了一段時間. 不過在 105/2,5 到手之後它就迅速進了冷宮⋯⋯

Apo Skopar 90/2.8 SL2s

, — Mar 22, 2024